铸造中国制造新辉煌:解读三中全会关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部署

元描述: 深度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部署,聚焦新型工业化、数字经济、产业链安全等关键议题,分析相关政策措施和未来发展方向,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精准洞察。

引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号角,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全会《决定》中关于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的系列部署,将为中国制造业注入新的活力,助力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格局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本文将深入解读全会关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部署,聚焦新型工业化、数字经济、产业链安全等关键议题,分析相关政策措施和未来发展方向,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精准洞察。

新型工业化:打造中国制造升级版

新型工业化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石。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这无疑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未来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保障。

如何理解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

这一机制的提出,是基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和外部环境复杂变化等多重因素的考量。一方面,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全球产业格局的调整和科技进步的加快,传统制造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而新兴产业的发展也需要制造业的支撑。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如何发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采取以下措施:

  • 改造升级传统产业: 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推动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和管理创新。
  • 巩固提升优势产业: 围绕轨道交通装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等领域,着重加强创新政策供给,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打造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 发展壮大新兴产业: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战略性产业,推动完善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制定壮大新兴产业打造新动能行动计划,系统推进技术创新、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重点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等方向,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6G、原子级制造等新领域新赛道,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支持孵化与加速政策体系,发展壮大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发挥产业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

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推动产业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路径。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旨在释放数字经济的巨大潜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数字经济驱动作用日益凸显

近年来,我国数字产业发展迅速,数字经济的驱动作用日益凸显。2023年,我国数字产业实现收入32.5万亿元,工业互联网应用覆盖全部工业大类。

如何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以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具体措施包括:

  •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在“点”上打造企业标杆,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率先完成数字化改造;在“线”上推进链式改造,聚焦重点行业和重点产业链,制定数字化转型场景图谱;在“面”上建设数字园区、智慧集群,力争到2027年建成200个左右高标准数字园区。
  • 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夯实算力、算法、数据等技术底座,培育若干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开展“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大力发展智能产品,推广智能化软件应用,促进家电、手机等消费终端向强智能升级。
  • 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聚焦集成电路、工业软件、卫星互联网等领域,更大力度补短板、锻长板、树新板,培育造就一批生态主导型企业,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 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 持续推进5G、千兆光网、移动物联网、IPv6等规模部署和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体系化发展,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强化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建设。做大做强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优化开源发展环境。

产业链安全:筑牢制造业发展根基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基础。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旨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确保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如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我国要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 健全强化重点产业链发展的体制机制: 围绕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等重点产业链,一链一策,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政策,促进创新产品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抓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实施,在企业布局建设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构建高水平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优化布局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一批中试验证平台。指导国家高新区实施新一轮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完善科技服务业发展政策,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市场,打造“火炬”品牌升级版。
  • 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 发挥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增强上下游企业协同监测和应对能力。围绕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和产品保供,着力建设安全可控的原材料产业链。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
  • 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 完善促进产业转移的政策体系,鼓励转出地与承接地建立产值、收益等指标分享机制。深化东中西部产业协作,办好产业转移对接活动,提升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专精特新:培育中小企业发展新动力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创业的重要源泉。三中全会提出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旨在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支持,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小巨人”企业引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近年来,我国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2万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持服务和管理并重、发展和帮扶并举,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措施包括:

  • 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发挥“小巨人”企业引领作用,协同推进创新型中小企业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完善“选种、育苗、培优”全周期培育体系。支持中小企业参与强链补链,分级分类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 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力争到2027年实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大力发展“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让更多中小企业敢转、会转、转得好。
  • 构建优质高效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建好用好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探索建立专精特新赋能体系,扎实建设中小企业 overseas 服务体系,同时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完善与企业的常态化交流机制。
  • 健全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相适应的要素保障制度: 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新动能、攻坚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强化产业链配套能力。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专精特新。优化金融精准支持机制,支持区域性股权市场建设好专精特新专板。完善引才育才留才机制,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引进各类人才。

常见问题解答

问:三中全会关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部署对企业有何影响?

答: 全会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将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要积极把握政策机遇,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问:如何理解“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答: 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不是简单地追求制造业规模的扩大,而是要优化制造业结构,提升制造业质量,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问: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是什么?

答: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在于打通数据壁垒,促进数据流通和共享,推动数据驱动型创新,实现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问: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点是什么?

答: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点在于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提升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

问:如何更好地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答: 要构建完善的培育体系,提供精准的政策支持,优化金融服务,完善要素保障制度,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结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部署,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中国制造业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以更加强大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之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