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记者12月6日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境外机构已连续9个月净买入中国债券,今年以来累计净买入量近1万亿元。中国人民银行透露,近期,境外机构的净买入与增持债券呈现逐月明显增加趋势。10月外资净买入量已超过2000亿元。三季度以来,境外机构持债量保持快速增长,其中10月增持近400亿元,预计11月增持量有望达到2500亿元。

  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截至10月末,共有1110家境外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投资,自2017年以来平均每年新增入市约100家。已入市的境外机构覆盖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主要发达国家。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总量3.3万亿元,较2017年末增长了近200%。

  分析人士认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人民币债券的投资价值与避险属性更加凸显,中国债券市场展现出了较强的投资吸引力。

  “境外机构连续净买入我国债券,体现出对中国主权信用和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的信心。”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一方面,在外部环境错综复杂的背景下,中国债券尤其是国债,是新兴市场中较好的避险资产,这使得我国债券对境外投资者的吸引力逐步提升。另一方面,中国一直采取稳健、可持续的宏观政策组合,人民币资产价值稳定增长。此外,在“债券通”“互换通”等基础设施的开通及平稳运行下,境外投资者投资我国债券市场的便利性不断提升。

  关于人民币债券的避险属性,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于丽峰表示,近年来我国国债收益率波动性较小,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成为常态,有助于稳定人民币债券投资综合预期回报,使得人民币债券表现出一定的避险属性。同时,由于国内外经济周期和政策周期存在差异,人民币债券价格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国债价格相关度较低,境外投资者在投资组合中加入人民币债券,有利于分散风险,提高组合的风险收益比。

  在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看来,境外机构净买入我国债券,反映当前我国经济基本面的积极因素增多,提升了境内人民币债券的吸引力,外资对我国经济前景的信心提升。一是随着三季度以来一系列支持政策持续落地,中国经济基本面回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1月上调我国今明两年GDP增长预期,表明外资对我国经济增长信心增强。二是由于美国经济减速特征逐步显现,境内外利差倒挂明显收窄,提升了境内人民币债券的吸引力。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近期预测,中国可以实现增长5%的预期目标。还有多家外资金融机构明确,看好中国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形势。

  各类型的境外投资者积极参与中国债券市场投资。据了解,境外主权类机构等中长期投资者长期看好中国债券市场,持债量占比达七成;全球前百大资产管理机构中,已有约90家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投资。

  2019年以来,我国债券先后被纳入彭博巴克莱、摩根大通、富时罗素三大国际债券指数,为我国债市引入了数千亿美元的跟踪指数资金。分析人士称,目前,我国债券在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GBI-EM)已达到国别最大权重,在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BBGA)、富时世界国债指数(WGBI)中的权重均超过纳入时的预计权重。这充分反映了全球投资者对于我国经济长期向好、金融市场持续扩大开放以及持有人民币资产的信心。

  展望未来,温彬认为,中美利差倒挂或将进一步收窄,人民币有望转向稳健升值。同时我国金融业持续对外开放,债市投资渠道不断得到优化,我国债券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有望继续增强。